第1章天山赞歌 1 天山山脉是雪白的书脊, 两大沙漠是洒金的纸张, 以千年云杉为笔, 以万年天池为墨, 记录下这当代的英雄史诗, 谱写一曲万古流芳的天山战歌! 用冰山、雪岭作文字, 立于天地之间,与日月同辉, 用野马扬鬃的塔里木河, 作最美的飞白, 用古老的丝绸之路作五线谱, 用一座座汉唐烽燧作它的韵脚, 让无边的萧萧胡杨林, 为它轻轻地伴唱。 这首战歌,它属于中国
天山脚下,昆仑之巅 万古寒风吹过战士坚忍的面庞 锋利的鹰啼雕刻天空的形状 浓厚的云朵边缘金色的曙光 映照着弓月道的艰辛求索 映照着喀拉昆仑天路的洪荒 钢钎、铁锤、风镐、绞盘 剔开坚冰巨石的封印 层层洞穿的雪岭 云层下如悬蛛丝的绳索上 捋紧的一把血冰 呼出的一口银色雾霜 在红其拉甫山口的雪盖下 在喀什噶尔绿洲侧畔的荒野里 层层叠叠的脚印 在新垦的道路上 用年轻的生命
“你老家在哪儿?”在我生活过的农场、居住的边地小城石河子。在新疆,这是一个经常会被别人问到,我也经常会问别人的问题。当有人问我时,我的眼前就有了那片大得望也望不到边的棉花地…… 我顺着垄沟寻找地里摘棉花的母亲。听着棉荚催熟的开裂声响,远远望见扎着头巾,拖着棉花包往地边棉堆走的母亲。快要跑到母亲身边时,母亲直起腰招呼我,“来,帮帮妈……”把花兜里白花花的棉花倾倒在棉堆上,母亲说,“多好的花呀……”
1 整理姑妈的遗物时,在她的电脑里,发现了一部未完成的小说稿,讲述了少年谷小米与年轻漂亮女老师之间发生的故事。我很惊讶,姑妈居然在默默地写小说,还开了一个名叫“不期而别”的公众号,拥有众多粉丝。 姑妈没有儿女,她曾经有过两段婚姻,第一次嫁给了卡车司机,不到两年,卡车司机出车祸身亡。第二任丈夫是纺织厂的电工,和姑妈一个单位。电工也结过婚,老婆扔下电工和孩子跟别的男人跑了。姑妈缺乏当后妈的智慧,日
2023年岁末,顾晨叶结束了这一年最后一场讲解。这一天,也是她与这家全景式展示新中国屯垦戍边历史的博物馆相识的第16个年头。 那一年,毕业于新疆财经大学的顾晨叶被一则招聘广告吸引,毫不犹豫地放弃了所学专业,顺利通过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原石河子军垦博物馆)的招聘考试,成为这家博物馆最年轻的讲解员。 在博物馆,一把铜质军号深深吸引了她,穿越厚重的历史,她仿佛听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西北的号音,听到这
岁月流韵 我们老家把乌鸦叫老鸹。我家后院墙外有一棵大槐树,每年春天都有三五对老鸹在树上育雏,叼来树枝筑窝,衔来食物喂雏,从天亮到天黑,看来很是辛苦。我们这些小孩子,每到天近黄昏,便数着它们一只只从野外归来,看它们滑翔着落到树枝上,心中就漾起暖暖的温情。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我离开学校西出阳关闯天山,来到准噶尔大漠南缘,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机耕农场开荒创业。荒地是一望无际的大苇湖,四处冒
1 你知道什么是年轻吗?年轻就是天不怕地不怕,就是敢做敢当,就是从不给自己设限,就是任何时候都保持对生命的热忱。 当老姜和老吕陷入争论,对他们在年过七旬之后,还要不要再回一趟新疆,再重走一遍兵团路的时候,老姜这样对老吕说。人的一辈子呀活得就是矛盾,小时候盼着快长大,老了又想回到小时候。年轻人羡慕老人功成名就,老人羡慕年轻人朝气蓬勃,每一代人都是这样过来的。但是,真正活得通透的人并不会让自己局限
在历史的长河中,七十年或许只是一瞬,但对于我们兵团来说,这七十年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征程。兵团如同一棵参天大树,根深叶茂,见证了无数风雨,也收获了累累硕果。 于我而言,从1991年至今,作为一名新闻播音主持工作者,有幸与兵团同行。这三十三年,是我生命中最宝贵的时光,是我成长、学习和奉献的舞台。作为主持人,每一次站在舞台上、面对镜头,每一次播报,我都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回首这三十三年,我心中充
兵团二代 在塔里木大学的历史中,有些人注定是要被提起的,他们的人生经历,恰好与塔大的发展同频共振。 于疆军就是这样一个人。 1976年,塔里木农垦大学复课后,1977年招收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于疆军是其中之一。采访于疆军的时候,他第一句话就说:“我是兵团二代子弟。” 的确,这一点,从他的名字上就可以清晰地看出来。 在于疆军的眼里,自己的家与团场其他职工人家没有什么不同。父亲同大家
我是大地一粒尘 得知祖母去世,因路途遥远,我未能回乡为祖母守灵。祖母下葬那晚,夜空明亮,我望向故乡的月华,目光穿越昆仑山的上方,目睹一颗流星划过。 直到很多年后我到内地参加学习,利用五一假期,回到了故乡的老屋,第一次来到祖母墓前凭吊。冥币燃得很旺,发出一阵一阵的呼呼声。就在那一刹那,祖母对我的好,一下涌上心头,愧疚的我长跪在黄土堆出的坟丘上,止不住潸然泪下。一向嘴拙的父亲为了安慰我,说出了我平
1 南农北牧,这个词从故纸堆里跳出来,我心生欢喜。作为一位资深驴友,借采访之机,天马行空,南疆北疆,四处行走,重点还在南疆农区,惬意快哉。能重走张骞、班超、鸠摩罗什、玄奘、马可·波罗走过的路,追随林则徐、左宗棠、王震们的足迹,顿感人生美好,人间值得。 西域三十六国,大多处在塔里木盆地边缘的绿洲上,那些富有诗意的名字,恰似童年的点心,隔着万水千山,岁月流淌,纷至沓来。 龟兹、焉耆、若羌、楼兰、
1 沉睡了上万年的塔里木大开发的时间定格在了1957年。 这一年,拥有光荣传统的老部队三五九旅——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一师的两万屯垦大军向还是亘古荒原的塔里木垦区进军,一场大开发就此拉开序幕。到1958年10月,以阿拉尔为中心的塔里木河两岸已开垦出47万亩土地,建起了11个国营农垦团场。 当时前来新疆工作的苏联专家对塔里木盆地的开发充满希望。他们认为,塔里木河是中国的尼罗河,阿拉尔
双河大地上的委婉诗意 可以肯定地说,因为过节的原因,路上的车辆少了许多,偶尔迎面驶来一辆,瞬间错过,很快就不见了踪影。在宽阔的六车道马路上行驶,不用刻意,车速很自然地就提了起来。中秋时节,田野上的景物繁盛,葡萄园、棉花地、风景林、花圃草坪,以及经济开发区高高低低的建筑,从车窗外一掠而过,似乎不是车在行驶,而是它们在奔驰。 这符合当下的时代节奏——速度。速度是市场经济背景下的一个显著特征,就像竞
1949年12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一兵团二军五师十五团,奉命从阿克苏日夜兼程,徒步横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创造了史无前例的进军纪录。1953年,该部队30岁以下的官兵编入国防军,30岁及以上老兵就地转业,屯田生产。十五团三营发展为兵团农十四师四十七团,在沙漠腹地,屯垦戍边。第一代老兵扎根,第二代子女坚守,第三代,第四代……沙海变绿洲。这里的每一寸土地,融入了几代人的鲜血和汗水。 每一条
在天山北麓,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的南缘,有一大片戈壁,地图上显示这里是莫索湾。 1957年秋,第八师副政委、副书记刘丙正率七人勘测队进入莫索湾。刘丙正带上勘测规划草图,同兵团领导张仲瀚一起找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王恩茂,研究开发莫索湾。同年11月由老八路肖凤瑞带领第一支小分队开进莫索湾西营城旧址,点燃第一堆篝火。 1958年5月,一支20人组成的“青年突击队”在老红军张德华的带领下,背起简单
1 手机震动,“曹凤英”三个字在屏幕上跳动,轻轻按掉,微信回复:娘,在开会。几秒钟后:方便了回电话,有事。 来乌鲁木齐工作十多年了,母亲一直生活在千里之外的县城。几年前,她来首府看腿疾,在家住了一段时间。一次母亲出去买药,很晚了还没回来。我打电话给她,她没带手机,手机在房间充电。我有点着急,在小区周围找了半个小时,没有找到。我不得不扩大寻找范围,终于在相隔两条街的路边找到了她,她在人群中左顾右
三月的北方大地,马晓华像往常一样发动了跟随他十三年的面包车。这是一次普通的巡护,从第八师一五〇团二十五连以团部为轴心的防风基干林绵延二十多公里,褐色树干上还挂着金黄的枯叶在空旷的戈壁滩呈现出一种昂扬向上的坚定,全身心地守护着这广阔的疆土。 车行驶在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马晓华自豪地指着那一片片高高矮矮的梭梭、红柳说,这原来就是一片戈壁荒滩,这些梭梭和红柳是我们全团职工栽种的,我看护着长大,它们就像
1 夏天,蓬勃的绿色让萨尔布拉克草原更加丰盈。 萨尔布拉克草原在哪里?中国西北角,中哈边境线上,山梁上的天空停着几朵光闪闪的云朵,我的视野在那里就停止了。 “守边老人”魏德友的家是用红砖和土块砌成的平房,一面红旗在房前高耸的旗杆上飘扬。魏德友的老伴刘景好,头发花白,面如核桃,腰背有点佝偻,当我叫她婆婆的时候,她高兴地答应了。 好婆婆在家门口木栅栏边一排白杨树下,用河坝柳编了张结实的柳条椅。
从彷徨到坚定 1966年4月21日,晚霞洒在天边,20岁的杨莲英第一次站在兵团148团的土地上,此时她心中既有对未知的恐惧,也有对未来的憧憬。 十多天前,她还在老家河南省镇平县马庄乡盆杨村。她正在麦田地里除草,突然被母亲喊回家:“莲英啊,该找个婆家了,你看咱们村有谁20岁还没出嫁,爹娘给你相中一个。” 原来,30里外内乡县的小伙子李召龙,1956年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48团支边,还没有对象,
想要做一只飞离家庭的自由鸟 2024年1月,我电话联系了金茂芳老人,预约上门见面的时间。电话里,老人的声音听起来底气十足,思路清晰,完全颠覆了我对一个九十多岁老人的认知。见了面,彻底打消了我对采访一个高龄老人的顾虑。在金茂芳老人客厅里我一边看着满墙的各种荣誉,一边听她打开了话匣子。 1952年5月的一天,她在乡间土路上漫无目的的走着,阳光炽热,忽然听行人在说着一个新鲜事儿:新疆来山东济宁招女兵
一头银发,一身军装,一副好身板;一副快板,一口乡音,一个好故事。他往游客面前一站,不用猜,他就是被誉为军垦第一连“金牌讲解员”的老连长——胡友才。 “六十年前石河子,一片荒摊芦苇子。天上飞的是大蚊子,地上跑的是野兔子。我们支起枪杆子,开荒造田拉犁子。汗珠摔成八瓣子,把人累成瘦猴子。”朗朗上口的方言,幽默风趣的表达。胡友才一出口,大家都笑了。笑声中游客们体味着眼前这个老人和他身后的连队——军垦第一
一身温和整齐的浅色套装,微卷的头发一丝不乱,看到我的一瞬间未语先笑,眼睛里似乎有许多细碎的星光,这就是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的马惠平。一个下午的交谈中,她一直保持着温和从容,无论坐、立,始终如一的姿态像一根竹子,脊骨直挺而叶脉随风轻摆。微圆的脸上,散发着愉悦的笑容,说到激动处笑容更加炙热。比起个人获得的荣誉她更加愿意说学校的发展、教师们的成长和孩子们的变化。把毕生的精力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