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尼娅出生的地方有着近乎无止境的日照,五点刚过,东边天空就开始泛白,直至晚上接近十一点,西边的天光还没有完全黑透。李祖不一样,李祖的白天和黑夜基本平分。 李祖是方海平出生的地方,他对白昼和黑夜的划分习惯以李祖为准。身在其他时区,方海平会发愁白昼没完没了地延长,傍晚的霞光,像极光一样永不消退。这大大扰乱了他的原生生物时间。原生这个东西,往往会伴随着一个人的一生,直至死去。在和李祖有三小时时差的地方
他最具写小说的人的习惯,总要笼络住意识之室里那一小束一小束的光焰,柔弱的,不怎么明亮,多少有些病态的,可他不写小说,只是随时将无助的自我躲在那饰有幻想花边的钟形罩里面,天长日久非他乐意的养成。曾经也有过耀武扬威的时候,由于父母的缘故,走到哪都受优待。最好,是他成为父母的弟子,从他们手里稳妥地接过衣钵,连带地,把那根深蒂固的思想也传承下去,他也才会有稳妥的人生。 “那你为什么没去学医呢?” “他
一 邬峰评估自己的整体心理年龄在30岁至35岁之间,尽管他的头发已有三分之一变灰白,且早已无意向迷人的女生们献殷勤(倒更愿照顾毫无魅力的弱势女子)。他认识到自己从前在阴沟和小河里常弄得风浪骤起,翻过船,喝下过一肚子臭水,如今驾着小船深入汪洋,却天海心皆宁静。那感觉,好比能放开舵把慢慢替自己煮一壶咖啡,站在晴日下眯缝起眼睛,不慌不忙把苦水喝下去,精神健旺。 如今邬峰总是吃妻子做的饭菜,如果妻子累
这天是周五,林志下班回到宿舍,发现同室的王雷已经先于他回来了,正撅着屁股,背对着大门,一边哼着小曲一边擦着皮鞋——有点不寻常!林志从来没见过王雷擦鞋,他那双三节头,大概都是在车间用棉纱沾点机油胡乱抹抹,要不直接用裤脚。既然王雷没有鞋刷鞋油却能刷鞋,那答案就只有一个,他正在用林志的。果然,看林志进来,还没等他开口,王雷就像被抓现行一样,脸上马上翻出一个媚笑。 借一下你的刷子! 好像不关鞋油的事。
1 听到郭美丽跳楼的消息,余小鹏心里骤然一惊。 郭美丽几乎每个工作日都要来一趟街道,在余小鹏这里絮絮叨叨说上很久。红衣服是她的标配,大红灯笼那种鲜艳的红。发福的身材配上红红的衣服,让她看起来更加臃肿了。刚开始,余小鹏想象过她的年龄,心想着可能五六十岁了吧。直到看了资料,才知道她和自己母亲同龄,刚满四十八岁。 余小鹏无论如何想不到,这个红红的女人会从三层高的阳台上跳下去。所幸她落在了自家厨房
一 父亲找他的影子不是一天两天了。 我们经常看到他低着头走路,像在寻什么掉落的东西,可他什么都没拾起,只好直起身子,很无奈地摇着头继续向前。有时,父亲还会在原地绕圈,他把身体几乎扭成了一根麻花,像一条想咬自己尾巴的狗,其实他只是想看看自己的影子。父亲也会停步,抬头久久凝视天空,似乎在测算他和太阳的距离,质问这颗光球为何夺走他的影子。太阳没有义务去回答一个中年男人的任何问题,太阳只是东升西落,时
1 大团大团的云拢到赭红、青黑的山尖,隔着几栋破败的屋宇,河道的水隆隆推动着石块。 她走下低矮的台阶,黑黑的路面上,车辙、沟道横斜,凸起的卵石发亮。一长溜坡路看不见一个人。拐到通往山脚炼焦队的岔路,她梗着脖子喊道:“儿——子——” 河岸上,岔路两侧的那些空洞的门窗里,摇晃着垂挂的金黄顶棚纸,她哆嗦、微弱的声音被吸纳了。“儿——子——”她又梗着脖子,脸涨红了,却喊不出什么了。她扶着墙,高高矮
刚断网的时候,我以为最多五分钟,就会有人来打开我的后脑接口终端,重新联网。可是一年了,谁也没有发现我下线了。每天我按照原先的生活轨迹生活着,7:05,围绕公园慢跑五分钟;7:10,在公园对面的自助机买当日的早餐;7:12,走上前往滨江区的载人履带;7:26,坐上公司的摆渡车;7:30,进入公司大门签到……与其他人不同的是,我不是依靠网络指挥着我的行动,而是依靠自己的大脑。 当然,断网后我无法下载
那一天,我认识的这个人,她在她的梦里又一次回那间屋子。那是她无数夜晚中的某一个夜晚,月光有些含糊,将一些影子打在地面上,同样也不是那么清晰分明。人家的夜晚更多是用来睡眠,而她的夜晚,唉,更多是用来做那些梦。 她从小就跟梦有着很深的缘分,什么最好笑和最可怕的最离奇的事情都曾到过她的梦里,堪称千姿百态光怪陆离。比如会走路的植物,会用表情告诉她秘密让她困惑恐惧的动物,长了脚的鱼,会发出银铃般笑声的猫,
牛毛细雨,沾在牛毛上,眼看不见,用手一捋,甩下一串水珠。牛一摇一晃走在土路上,夜色从背上滑落。身后,碗口大的蹄印里,月光慢慢渗出,一片银亮。 牛走得很慢。不管什么时候,只要牛迈着沉稳、坚实、匀称的步子走过,人的焦虑,就会被牛蹄子踩进泥土,就会有一丝一缕淡淡的希望升起。 久不下雨,禾苗在土层里苦苦挣扎。清明前一日,天空有了一条一条灰云,那些破布似的云带,被地上无数瞪得发酸的眼睛缝补起来,又沉沉下
作者简介:木叶,原名刘江涛。诗人,批评家。1974年生于北京,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上海文化》编辑,中国现代文学馆特聘研究员。著有《那些无法赞美的》《水底的火焰》和主题访谈集《先锋之刃》等,编有金克木集《梵佛间》和废名集《少时读书》。自印有诗集《云》(1997年)和《白色的乌鸦》 (2004年)。获中国时报文学奖·诗歌评审奖(2006年)。诗集《乘一根刺穿越大海》即将出版。 李白
如何在一种古典阅读里找到自己现代性的切口和语调,对于木叶来说,既是自觉,也是挑战。尽管他从熟读古典诗词后开始写作现代诗,但他也深受欧美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因伴随着某种时代症候,这些已成为集体无意识的审美积累和文学价值观形成的前提。在全面阅读木叶这组与古典传统相关的诗歌近作之前,我读完了他的随笔集《那些无法赞美的》(上海文艺出版社2023年7月版),书中文章虽大都写于1995至2008年之间,但一种
作者简介:黄立宇,写作经年,一九九五年北京鲁迅文学院进修,二〇〇一年创办“新小说论坛”。作品散见于《收获》《十月》《人民文学》《花城》等刊,部分作品入选《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以及各类年度小说选本,中篇小说《制琴师》入选二〇二一年度收获文学榜。著有短篇小说集《一枪毙了你》、散文集《布景集》等。曾获浙江省优秀文学奖,首届三毛散文奖,第七届郁达夫小说奖。现居浙江舟山。 讲究衣着,还是近些
译者简介:董继平,1962年生于重庆,早年获“国际加拿大研究奖”,参加过美国艾奥瓦大学国际作家班并获“艾奥瓦大学荣誉作家”,后担任美国《国际季刊》编委。译著有外国诗集《帕斯诗选》 《勃莱诗选》 《默温诗选》 《特兰斯特罗默诗选》等二十余部,美国自然随笔集《自然札记》 《秋色》 《野生动物家园》 《荒野漫游记》 《动物奇谭录》等二十余部,以及长篇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另著有人文建筑随笔集《
作者简介:傅小平,祖籍浙江磐安。著有《四分之三的沉默》《时代的低语》《一米寂静》《夜莺复调》《角度与风景》《普鲁斯特的凝视》《去托尔斯泰的避难所》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兼职教授、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曾获文学类、新闻类奖项若干。现居上海。(右图) 芒克,朦胧诗派代表诗人,原名姜世伟。1950年生于北京。著有诗集《心事》《阳光中的向日葵》《答诗选》《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