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提出“四个面向”要求,激励着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肩负起历史责任,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 日前,第三届钟南山青年科技创新奖评选结果正式揭晓,10位来自全国的医学和生命科学领域青年科技工作者获此殊荣。钟南山青年科技创新奖是由中青科协设立并联合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共同实施的奖项,旨在激
王超龙 健康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一人健康是立身之本,人民健康是立国之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最重要的指标还是人民健康,这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作为卫生统计学专家的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三届钟南山青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王超龙胸怀梦想,以服务国家为最高追求,主动担当作为,将个人“小我”融入国家“大我”,将个人志向对准国家“航向”,甘坐冷板凳,自发奋进,面
肖鹏(中)带领团队做实验 馥郁的花香使人愉悦、炫目的强光使人闭眼、黑暗的环境使人心跳加速……在人体的深处,细胞的表面,有一类物质发挥着“传感器”的作用。正因为它们的存在,人们才能感知如此“缤纷多彩”的世界,这类物质就是G蛋白偶联受体(Gproteincoupledreceptor, GPCR)。 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肖鹏的专业专长是重要药物
近期,38岁的国家杰青、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研究员郑健荣获第三届钟南山青年科技创新奖。作为博士生导师,华南恶性肿瘤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PI,郑健主要从事消化系统肿瘤演进的表观调控机制研究,创新性地发现了转录组表观修饰调控肿瘤细胞染色质重塑的作用机理;从转录调控、转录后调控、翻译后调控三个层面系统性解析了RNA结合蛋白在肿瘤细胞演进过程中的功能作用;鉴定肿瘤分子标志物和治疗靶标,为实现肿瘤精准诊疗提供
彭勃进行学术演讲 小胶质细胞(microglia)是中枢神经系统中起源于卵黄囊的细胞。十几年前,在香港大学读博士研究生期间,彭勃第一次在显微镜下看到小胶质细胞,就觉得奇妙而美。视野中,小胶质细胞的细胞体很小,伸出几支树枝一样的突起,表面粗糙像有刺。细胞核形态并不规则,有肾形、椭圆形、短棒形,还有三角形。为此所吸引,他进入小胶质细胞这一中枢神经系统内最重要免疫细胞的科学探索之路。 当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获奖。一时间,屠呦呦、青蒿素、中药的神奇与奥秘,都被更多人所关注。 也是在这一年,在新加坡麻省理工学院科研中心的王继刚研究青蒿素作用机理的文章被国际顶级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
梁文华 2024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中国恶性肿瘤疾病负担情况”相关数据,2022年我国恶性肿瘤新发病例为482.47万,其中肺癌新发病例超过106万,在我国所有癌症中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居首位。 围绕肺癌诊疗策略,他带领团队完成多项处于国际前沿的肺癌创新工作,如肺癌早诊工具、预后模型、淋巴结清扫标准、最佳治疗方案、创新疗法等,全方位提高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远期生存。 他是梁文华,广
为什么会衰老?如何延缓衰老?这是每个人都关心的问题。科学家们也一直在尝试解开衰老的“密码”,解析衰老机制,探究潜在的干预手段。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研究员张维绮就是其中一员。多年来,她带领团队一直在衰老领域的研究路上持续“耕作”着。 2024年10月,第三届钟南山青年科技创新奖揭晓,张维绮名列其中。“获得钟南山青年科技创新奖,我感到非常荣幸,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这个奖项不
刘雷 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常常看到一位走起路来腰杆挺直,脚下生风的人民军医,他是刘雷。纯洁的白大褂,蓝色的军装,这不仅仅是他的装束,更是一名军医的责任和使命。 十几年坚持不懈从事肝癌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工作,刘雷发现了肝癌细胞与免疫微环境互作的细胞与分子基础,开发了靶向炎癌转变关键节点的治疗与转化应用方法,建立了肝癌个体化治疗新策略。获评第三届钟南山青年科技创新奖、军队科技进
于欣格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这句话出自马克思《资本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这句话,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不畏艰险,奋勇攀登世界科技巅峰。 多年来,香港城市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副教授于欣格一直站在电子皮肤与健康监测领域的最前沿,带领团队开展柔性智能感知技术研究,推动柔性电子、智能医疗、机器人等领域发展。
江一舟 2024年7月,国家癌症中心权威发布的2022年全国癌症数据显示,乳腺癌的新发病例位居女性新发恶性肿瘤第二位。近年来,乳腺癌已成为女性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其中,三阴性乳腺癌是恶性程度最高、患者生存预后最差的一种乳腺癌。因为缺乏有效治疗靶点,传统的内分泌治疗和抗HER2靶向治疗疗效不佳,化疗成了很多患者的唯一选择。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乳腺外科主任医师江一舟,这些年一
2024年9月23日至24日,全国青联十三届五次常委会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总结全国青联十三届四次常委会扩大会议以来的工作,对青联组织团结引领各族各界青年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作出部署。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阿东出席会议并讲话,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全国
10月25日,天安门广场。 清晨6时30分许,随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现场100余名澳门青年屏息肃立。大家目视国旗、高唱国歌,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送上真诚祝福,祝福伟大祖国繁荣富强,祝福澳门明天更美好。 于今年9月底启动的“澳门青年看祖国”澳门各界青年“欢聚北京”交流团活动,在天安门广场见证庄严的升旗仪式后圆满收官。 本次活动由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指导,澳门特区政府
“腰板要打直、腿要伸平、落地要顺势屈膝,一定要顺势屈膝,这样落地才能更稳,也不会伤膝盖。听懂没有?”第一次见到陆军某合成团“英勇善战模范连”连长郭强平,是在训练场上。他将课目每个动作环节拆分,边示范边讲解,关键环节还要“强调三遍”。 随后,郭强平登上十多米高的机降模拟跳台,率先为战士们进行机降动作示范,并将每个关键动作细节分解,掰开揉碎讲得清清楚楚。聚力精武强能、苦练打赢本领,身为连长的郭强平从
张蕴增 一袭白大褂,一把手术刀,见证了著名神经外科专家、原北京武警总医院副院长张蕴增潜心临床医学事业,为神经外科研究与创新治疗不懈奋斗的半个世纪。 从事神经外科专业四十多年,张蕴增共完成神经外科手术1.1万余例,救治的患者遍布全国。他在复杂罕见病例的手术治疗中,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填补国内神经外科领域多项空白。他先后荣立个人及集体二等功3次 、个人三等功4次、个人嘉奖6次,曾获
【编者按】“备者,国之大命也”。作为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大型重要骨干企业,中储粮肩负着执行国家粮食宏观调控政策、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职责。广大中储粮干部员工“为国储粮、储粮报国”,为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不懈奋进。 本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栏,本刊特别推出“最美中储粮人”专题,走近中储粮的基层典型、模范,从他们的故事和精神中,感受中储粮在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实践中永
徐锦锋 10月11日,中储粮集团公司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暨“最美中储粮人”发布活动举办,中央储备粮九江直属库湖口分库水电机修员、安全员徐锦锋位列其中。谈及荣誉,他说:“这么高的荣誉给予我,我回到岗位后要倍加努力工作,发挥带头作用,不辜负信任;要把中储粮精神更好地传播出去、传承下去。” 危急时刻挺身而出 水电工徐锦锋,其实是位救人英雄。 今年5月23日,由于单位出库、机
在办公室里无意中看到驻村时留下的一张张照片,中央储备粮拉萨直属库综合财务科副科长常增阔感到,一切还是那么的熟悉和亲切,好像就在昨天。 从老家山东来到西藏,常增阔已在这片雪域高原奋斗了13个春秋。让他最难忘的,莫过于在日喀则定结县德卡村驻村的两年。扎根在基层的每一天,常增阔始终牢记自己作为一名中央企业职工的责任,用汗水和真情把“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精神注入了这片土地。他始终以“
工作中的尹屹莲 10月11日,中储粮集团公司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暨“最美中储粮人”发布活动在京举办。 “一名普通的质检员工能够荣获‘最美中储粮人’称号,站在集团至高领奖台上领奖,我深感自豪,备受鼓舞。”作为12名“最美中储粮人”其中一员,中央储备粮商丘直属库(简称“商丘直属库”)质检员尹屹莲语气中难掩激动之情。 参加工作27年来,尹屹莲从未离开过她心爱的质检员岗位。现年
每年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这一天,各国政府围绕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举行纪念活动。联合国粮农组织将今年全球活动主题确定为:粮安天下,共建更好生活,共创美好未来。就在今年世界粮食日前夕,10月11日,中储粮集团公司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暨“最美中储粮人”发布活动在京举办。发布仪式上,通过视频短片、人物采访、宣读颁奖词等形式,中储粮集团公司隆重发布了5位“最美中储粮人”,中央储备粮北海直属库仓
马金莲 长达80余万字的《亲爱的人们》写作完成后,马金莲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动笔——转而去阅读,大量阅读;思考,深度思考,下一部要写什么?接下来的关注重心在哪里? 《亲爱的人们》是马金莲多年采访、做了大量案头准备工作,历时十年写出来的一部山乡巨著,这也是浸着她的心血、耗费了她几乎所有人生积累的作品。有时她觉得这本书掏空了自己,累到虚脱。更多的时候,她觉得欣慰,能把家乡西海固40年的时代
工作中的李骏飞 2024年9月,在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来自苏州市吴中技师学院烹饪专业的学生李骏飞在“艺术面包”环节中用中国传统建筑的榫卯结构,制作出80厘米高的“埃菲尔铁塔”面包,受到全场瞩目。综合全场比赛成绩,22岁的李骏飞站上了世界之巅。 两年前,李骏飞进入吴中技师学院学习,一直在紧张备战训练中,每天早上八点到达训练基地,夜幕降临时才会离开,每天练习12小时,即使节假日也很
吴建鲁 “我深切感受到物探中国‘芯’的精神内核,就是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全力破解卡脖子难题,用我们自己的装备开发油气资源,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为青年科研人员,能够加入这样的团队,为国家能源安全作出贡献,我感到特别光荣,也愿意坚守物探科技创新研发一线,守护中国人自己的关键核心技术!”吴建鲁是中国石油集团东方物探公司GeoEast团队的一名科研人员。这名35岁的青年从博士毕业就进入中国
秘鲁,一个坐落于太平洋东岸的“神奇国度”。当地油田是典型的复杂断块油田,被西方称为“地质家的坟墓”,可是对于来自济柴动力有限公司的石油人却意义非凡,因为这里的工作,不仅是对意志力的考验,更是对心灵的洗礼。 此时此刻,位于秘鲁十区油田电站现场的5台济柴960千瓦燃气机组,正不知疲倦地高效运转。截至2024年10月,5台机组已平稳运行8年有余,平均累计运行时长超6万小时,最长的一台机组累计运行时长近
杨叠 夜深人静,中国石油管道局研究院实验室里灯火通明,新能源技术中心主任杨叠和团队正在进行掺氢环境下管材和焊缝相容试验,为拟建设世界最大口径、最大输量的康保至曹妃甸绿氢长输管道项目提供工艺支持。 杨叠,这位“85后”青年才俊,自投身管道技术研究以来,在油气及新能源储运工程用材与焊接技术的广阔天地里,以不懈的努力和刻苦的科研攻关,见证了我国油气管道建设的飞速发展,用行动诠释着“奋斗是
孙学凯 “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2021年8月,在沙特阿美工作六年之久的孙学凯博士,看到了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发布的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的消息,毅然放弃了国外公司的高薪待遇和发展机会,在忐忑和憧憬交织的情绪中踏上了回国之路。 2024年9月,手捧陕西青年五四奖章荣誉证书,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高级专家孙学凯感慨万分:“中油测井之于我,就像一座灯塔,把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