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果。每个传统节日,都有其特定的意义。从流传至今的传统节日习俗里,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古人生活的精彩画面,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还可以表达自己对亲人、对家乡、对民族的情思。
在我故乡莫力达瓦那里,每到了端午节,都要有场大热闹。 通常人们都觉得端午节是纪念屈原他老人家的,可我在童年时听我母亲说的却是另一番模样。 母亲说,五月初五这天,在太阳未出之前,会有仙女出来撒大药。所以一定要赶在太阳出来之前,打出井里的水,并去野外采艾蒿草和野花,如果可能再在江水里洗一个澡,这样一年里就不会再有病有灾了。 这似乎和屈原一点关系都没有。我上学读书后曾经怀疑过,我们过的是同一个端午
走进八月,要开始打月饼了。把软高粱穗子削掉,把甜甜的高粱秸铡成小段儿,用大锅煮,把煮过高粱秸的水在大火上熬。熬成黏黏的、甜腻腻的糊状,那是“饧”。“饧”是自己熬的,核桃、红枣是从自己树上打下来的,芝麻、瓜子是自己地里种的。打月饼所有的原料几乎都是自己生产的。 小镇上打月饼的总领是五爷。五爷邀请小镇的师傅们来他院子里,把秸饼、红枣、核桃、花生等原料捣碎,连同青红丝、饧、冰糖,掺和到蒸熟的白面里,用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豆瓣上的“马上学会小组”成立于2021年6月,4个月就发展了10万多名组员。组员们讨论分享自己快速学会一样事物的经历,为他人提供借鉴和参考,其中有日常生活的技巧、工作学习的技能、行为习惯的养成,如“30秒快速套被子”“一周内提高打字速度”“一个早起小妙招”……对于这一现象,有人表示赞同,认为这样做有利于年轻人快速掌握各种生活技能,既提高了动手能力,又增强了分享意识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自从“微信”问世以来,朋友圈进入了我们的生活。有人常发朋友圈,常给他人点赞;有人偶尔发朋友圈,偶尔也给他人点赞;而有人从来不发朋友,也从不给他人点赞……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以“朋友圈”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当前,微信是我们手机中必不可少的社交软件,刷朋友圈也成了我们的生活常态。有人把朋友圈当作是分享生活的窗口,而有人几乎从来都不发朋友圈。但其实,“圈”中看人,或能窥一斑而知全豹,个性、喜好或其他,世间百态,社会万象,隐隐可见。 朋友圈是了解他人个性的一扇窗。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生活的人想必是热情而又外向的。“昙花开了,看一宿。”“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样的文案在“圈”里是常见的。热爱分享生活的人
随着科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微信朋友圈发表各种动态。有分享自己的日常精彩生活的瞬间,也有表达自己对时事新闻的态度与看法,亦有对某项活动的转发和宣传。发朋友圈的动机和原因各异,但所表达的却都是发圈人某一时刻的状态。那么,这就引发了我们的思考:在浏览朋友圈时,有必要、有义务为他人点赞吗? 每个人的样貌各有千秋,个人喜好也大相径庭。有人会为每个好友的每一条朋友圈都“点赞+评论”,就像网上说的,
主题阐释 《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它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园林、诗词、养生、美食、音乐、戏曲、管理等。俗语说,“一部《红楼梦》懂人生”。可以说,读懂、读透了《红楼梦》,也就读懂了人生。即便是写作,我们也可以从《红楼梦》中找到众多可用的素材。 素材呈现 黛玉葬花 与黛玉同看《西厢记》,宝玉说自己如“多愁多病身”的张生,黛玉如具有“倾国倾城貌”的莺莺,这等于是那个时代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