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扬运河边的大生纱厂旧址,一栋栋玻璃幕墙的写字楼拔地而起,苏通大桥旁的国际学校里,孩子们用英文讨论着机器人编程作业。南通,这座江海交汇处的城市,用百年时光将“近代第一城”的基因融入血脉,又以万亿GDP的活力向世界张开双臂,更以10万华侨华人的乡愁为纽带,在全球化浪潮中书写独特篇章。 翻开中国近代史,南通是绕不开的“样板间”。张謇在这里造的不只是工厂、学校与博物馆,更铺就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试验
全国两会的召开,吸引了全球目光聚焦中国。 江苏是新移民大省,也是全国侨务工作先进省份,“侨”是江苏最亮眼的名片之一。无论身在何方,广大华侨华人始终心系祖(籍)国,纷纷将目光聚焦北京,通过不同方式关注中国两会动态,他们关注高水平对外开放、科技创新、侨务工作等内容,对祖(籍)国发展充满信心。 坚守初心 推动“双碳”落地见效 从不久前的民营企业座谈会,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
2月17日,一场意义非凡的民营企业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强调,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本刊采访了多位创新型企业家,他们结合企业自身发展情况,畅谈如何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展现担当。 南京市政协委员、南京市创新型企业家联合会秘书长、南京拓恒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蔡晓刚: 用决心和毅力 深耕低空
南通素有“新侨之乡”的美誉,据统计,目前南通新侨超过10万人,遍布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侨资企业1860家。 近年来,南通市牢牢把握“凝聚侨心侨力同圆共享中国梦”这一主题,坚持深化改革、守正创新,不断打造海外统战和侨务工作新亮点,持续擦亮“新侨之乡”金名片。 强化思想引领,共筑同心家园 强化思想引领,引导海内外侨胞厚植家国情怀,携手共进,常态化引导侨胞侨领学习新思想,依托张謇企业家学院
近年来,南通海安市创新“凝共识、促互联、同发展”侨务工作开展方式,围绕侨胞所急所想,聚焦发展大局,将推动侨务工作与打造新质生产力相结合,集聚侨智侨力,在省市高质量发展中勇争先、善作为。 凝共识:培育共同的根,沉淀信念与认同 近年来,海安市围绕高质量发展大局和新质生产力发展布局,凝聚海安侨界思想共识,找准发展新质生产力与海安侨务工作的结合点,增强海内外华侨华人的内在认同和交流融合。 2024年
近期,总投资5亿元的江苏嘉铭智造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凹版印刷装备基地项目在江苏如皋开工,拼抢2025年“开门红”。1500平方公里的大地上,项目建设如同一股强劲的东风,吹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号角,激发了产业升级新活力。从沪陕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到张靖皋长江大桥的施工正酣;从新兴产业的崛起,到智能制造工厂的繁忙;从智慧城市的初具规模,到乡村全面振兴的深入实施,每一处都闪耀着如皋高质量发展的辉煌成就。 2
铆足蛇行千里的拼劲,咬定“干字当头、干出精彩”的目标,江苏如东大地处处涌动着高质量发展的“澎湃春潮”。 2月17日,如东新型工业化暨重大项目建设推进大会召开,现场发布《如东县推进新型工业化2025年行动方案》。 抓项目、强工业,历来是如东经济发展的重心。锚定“工业强县、项目为王”发展航向,今年,如东将统筹实施产业集群筑峰、企业培优扶强、项目提速扩量等七大行动,深入开展强链补链延链和企业梯度培育
万象更新不负春。来到启东海工船舶工业园,正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焊花四溅,车辆往来穿梭,塔吊高耸入云,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与外界的阴冷天气形成鲜明对比。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正以项目建设的高速度、高效率,向着质量与效益双提升的目标大步迈进。 2月17日,上海振华重工为中交二航局打造的“二航长青”轮顺利启航。这艘打桩船桩架高度达150米,正驶向通苏嘉甬高铁———杭州湾跨海铁路大桥作业现场,助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