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序更迭,岁月流转。辞旧纳新,万象欣然。 挥别2024的日历,迎来2025的征程。伴随着时序更迭和岁月流转,《少林与太极》杂志与中华武术文化在共同度过了难忘的一年后又将开启新的篇章。 天干地支,轮转不息;循环往复,生生不已。 从传统的中华十二生肖学说和天干地支纪年理论视角而言,2025年是为乙巳蛇年,这个蛇年不仅被誉称为金蛇之年,还被广泛认为是个“百年一遇”的特殊年份。乙巳年60年始出现一次
建设文化强国,要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更加主动地宣介中国主张、传播中华文化、展示中国形象(习近平,2024)。中华武术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彰显中华文脉。探索中国武术文化译介与传播的“借船出海”,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焦丹教授撰写的学术专著《中华武术文化译介与传播研究》于2024年11月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该专著立足文化
“诸艺宗于棍,棍宗于少林。” 少林棍法名闻天下不仅仅因武僧们在战场上的表现,还因为文人对其的总结与宣扬。 武宗朱厚照以帝王之尊,推崇藏传佛教,“佛经、梵语无不通晓”,自号“大庆法王”。番僧(来自西藏的喇嘛)留居京城数以千计的同时,也住进了少林寺。 其实,少林寺驻锡番僧并非始于明代。根据《补续高僧传》卷十九记载,早在金代便有(密宗)有名知玲者,曾从嵩山少林寺英公受总持法,后于皇统中(1141-
一、太极拳的质变 太极拳,早期曾称为“绵拳”“黏拳”“长拳”“十三势”,是以太极哲学为指导思想,遵循阴阳八卦五行之原理,动作缓慢、轻灵,用意不用力,运动如抽丝,动中求静、柔中寓刚,集健身、修身、养身、技击于一体,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技艺。运动形式包括太极拳套路、功法、推手。太极剑、太极刀、太极枪、太极杆、太极球、太极尺、太极杖等器械技术,也属于太极拳运动范畴。 太极拳最早出现在河南温县赵堡镇